陳麗華:我有一個夢 還後人一座“老北京城”
2016年05月08日,一則新華社播發的新聞引起了海內外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廣泛關注。消息稱,“紫檀及陰沉木制正陽門”微縮景觀今天在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廣場首次亮相,標誌著中國紫檀博物館十六座老北京城門微縮景觀全部完成。”
十六座老北京城門,採用寸檀寸金的紫檀、陰沉木雕制,如此宏大的創意出自誰手?城門的創作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建成之後將怎樣安放?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女士。
大國工匠誓塑“老北京城門”
中國古建築大師羅哲文曾經說過:如果老北京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將是世界上唯一得以完整保留、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礴的歷史文化名城,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也難以企及。
“現在的北京人,已經習慣了崇文門沒有門,西土城也沒有城。但我小時候的老北京城城門都基本保存完好,非常漂亮。老北京城的模樣,我至今難以忘記”。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員、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回憶道。
自90年代起獲准進入故宮博物院仿製宮廷木作以來,隨著對故宮藏品研究的不斷深入,陳麗華對紫檀藝術的研究和創作技藝日益提高。漸漸地,她已不再滿足於一桌一椅、一物一景的紫檀創作,在她的心中一幅更為雄偉的輪廓正在逐漸清晰。
2008開始,在完成了紫檀故宮角樓、天壇祈年殿的製作後,陳麗華萌生了要把老北京城‘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用紫檀雕刻出來的想法。
“有了這個想法後,我非常興奮,很長一段時間都睡不好覺,覺得這是一件為國爭光,為民族文化傳承添彩的好事。但又一想,那得花多少錢啊,我們雖然做生意掙了一些錢,但是如果用紫檀做十六座老北京城門,那還是不夠的。”
“我反復地思考,最後下定了決心。一天夜裡,我把兒子女兒都叫了起來,我跟他們講,我非常想用紫檀把老北京城復原出來,讓後人知道老北京城是多麼漂亮,但是要花很多錢,你們覺得怎麼樣。”
陳麗華的兒子趙勇和兩個女兒聽了以後,當時都沒有說話。陳麗華說,“那就休會,大家都想一想”。
過了一會,趙勇站起來說:“我想好了,只要您認為值得,我堅決支持您的決定”,女兒也都表示支援。
八年寒暑大作終成紫檀陰沉木雕出“老北京”
就這樣,在家人的支持下,陳麗華開始籌畫雕刻“老北京城門”。
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有正陽門、安定門、朝陽門、崇文門、德勝門、東直門、阜成門、西直門、宣武門。外城有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廣安門,內九外七,共十六座城門。
為了按照歷史原貌復原老北京,陳麗華到處尋找老北京城門、城牆的圖紙。大量的圖紙收集回來後,為了確保後期的準確製作,陳麗華開始逐一對每個城門的圖紙進行校對,再繪製出完整的圖樣。
圖紙太多,桌子上鋪不開,陳麗華就在地下修改、粘貼、量尺寸。不管多冷,就那麼跪著改;又多次到實地去看,請故宮和文物局的專家來研討,大家感覺可以了,陳麗華就試著做出了第一座老北京城門---永定門。
得知“紫檀雕老北京城樓”專案的首件作品成功問世,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著名學者閻崇年等紛紛發來賀信,表示讚賞和祝賀。
看到第一座城門受到大家認可,陳麗華信心更足了。她帶著工匠們不分寒暑、不分晝夜地開始雕制其餘十五座城門。
經過前後八年、3000個日夜的努力,2016年,十六座嚴格按照10:1比例雕制用紫檀和陰沉木雕刻的老北京城門終於展現在世人面前。
十六座城門,外觀氣勢恢弘,內部榫卯結構精准無比,檀雕技藝巧奪天工,文化內涵極其豐富,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華美與紫檀雕刻的精巧,渾然天成,融為一體。
當人們瞭解到每座城門的一磚一瓦,都有據可查,十六座城門放大之後基本上就是一個絲毫不差的北京城時,所有的觀者無不為之震撼、讚歎。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評價道,“陳麗華館長通過紫檀博物館弘揚紫檀文化,把這些老北京城門通過複製、展示、資料的形式使這些文物復活了,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的生活中,我覺得這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非常好的一種形式,也填補了北京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的一個空白。”
看著十六座凝聚著自己無數心血的老北京城門模型,陳麗華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了童年時的北京。
陳麗華說:“時光更替、歲月荏苒。老北京的記憶在我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如今,我用盡了幾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讓這些紫檀和陰沉木製作的永定門、安定門、德勝門、正陽門等老城門依次再現在大家的眼前,我希望它喚醒的不僅是人們逝去的記憶,也不僅是為後人留下了一件件藝術品,更希望為後人留下的是北京城門、城牆圖紙等珍貴資料和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紫檀雕刻技藝。我希望這一座座木雕的建築真的能成為一個個找回記憶的路標,引領、照亮我們的後人找到回家的路”。
希望有生之年將十六座城門獻給北京城市副中心
對於這十六座老城門的未來,陳麗華女士心中有著自己的想法。
“現在,中央和北京市正在加緊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並提出副中心建設要‘體現中華元素,文化基因’。我認為中央的決定非常好,2008年我們就在通州進行投資建設,我們非常看好通州未來的發展”。
“如今,通州成為了北京的城市副中心,我的紫檀和陰沉木复原老北京城門工程也已經全部製作完成。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把這十六座城門獻給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我為新北京建設的一份禮物,讓來到副中心的人既能看到我們國家最新的發展建設成果,也能通過這十六座紫檀和陰沉木雕制的老北京城門,感受到中國古建築文化、中國紫檀文化和老北京城的魅力。”陳麗華說。
兒時夢想成就人生家國天下紫檀報國
“我是滿族正黃旗人,小時候家裡有架子床、官帽椅、大畫案、頂豎櫃、大插屏等许多祖傳的硬木傢俱,多用紫檀、黃花梨製作。那典雅凝重的造型、精美的圖案以及紫檀細膩的紋理和淡淡的清香,讓我至今難忘。我父親很看重這些老物件,他常對我說,這些都是好東西,能攢就攢起來。可惜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多被打砸燒毀了”。回憶起往事,陳麗華不由感慨萬千。
但沒有想到的是,兒時耳濡目染激發出的濃厚興趣和歷史留下的遺憾,卻成為陳麗華日後鍾愛紫檀並為之奮鬥一生的最大動力。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陳麗華開始組織工匠從事古舊傢俱的維修和製作;上世紀80年代,陳麗華移居香港尋求發展,誠實守信、商業頭腦靈敏的她,很快在香港地產界嶄露頭角,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6年,陳麗華在中南海受到了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的親切接見。
“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鄧穎超主席握著我的手說‘你們在海外發展好了,一定不要忘記祖國,要熱愛祖國,帶著孩子回國投資’,我說好,一定聽您的”。
就是那次會見,讓陳麗華感到了國家對自己的期待,感到了自己的根在祖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陳麗華放下香港的生意,毅然回到祖國,開始投身新北京建設,並憑藉長安俱樂部、金寶街等北京市重點工程,獲得廣泛認可。
但陳麗華沒有滿足于商業的成功,那散發著幽幽暗香的紫檀和兒時的老北京記憶一直縈繞在她的心中。
“從香港回到北京,我就開辦了一家紫檀木雕廠,開始加工製作紫檀傢俱和藝術品”。
“當時正好北京要舉辦亞運會,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舉辦大型國際賽事。作為華僑代表,我就想為亞運會做點事情。於是我就向北京市提出將我們製作的一座紫檀雕龍大屏風捐給亞運會用來接待貴賓。”陳麗華回憶道。
於是,北京市就安排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古物館科長王世襄、朱家溍研究員三位國家級文物鑒定專家來做鑒定。
“幾位老先生來的那天,我出門迎接。但是見面後他們看也不看我一眼,連握手都不跟我握,直奔屏風而去”。
“當打開庫房大門的一瞬間,我感覺幾位大師先是一驚,然後互相對視了一下,誰也沒說話。他們仔細看完了之後,問是我做的嗎,我說是;又問我,做完了賣過嗎?我說做了幾年了,一件沒賣過”。
這時,幾位老先生激動地說:“真是藏龍臥虎之地啊!”
隨後,老先生們和剛來時完全判若兩人,朱家溍先生高興拉著陳麗華的手久久不放。
單士元院長也高興地說:“你做得很好,亞運會可以收下。這樣吧,我特批讓你進故宮,以後每一件東西你都按故宮裡的樣子去做”。
聽到自己今後可以進故宮,陳麗華心裡別多高興了,她深深地向三位老先生鞠了一躬表示感謝。
就這樣,陳麗華的紫檀藝術作品第一次登上了國家級的盛會,並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各國外賓的一致好評。
從此,陳麗華有了零距離接觸故宮館藏紫檀藝術品的機會,故宮的每一件木作藏品、每一間庫房都留下了她孜孜不倦臨摹畫樣、丈量尺寸的身影。
“故宮的院長換了一任又一任,但每一位院長都給了我極大的支持,還專門派專家在我的製作廠指導生產,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走進故宮的陳麗華,被中華傳統紫檀藝術所震撼。在王世襄、朱家溍、赵崇茂、王仲杰、朴学林等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陳麗華完成製作了以故宮原件為藍本的紫檀傢俱精品和精妙絕倫的紫檀雕故宮角樓、天壇祈年殿、千秋亭、萬春亭、飛雲樓等大型建築模型,并于1999年9月19日在北京创办了中国首家规模最大的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的专题类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她的收藏与制作。2011年8月29日,中国紫檀博物馆申报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丽华本人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紫檀博物館能有現在的規模,這麼多精美的藏品,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故宮博物院和諸位老專家們對我的大力支持。沒有他們,就不會有紫檀博物館的今天。”談到自己藝術道路上的領路人,陳麗華難以掩飾地流露出對故宮和老前輩的感激之情。
捐贈全球五大博物館中國紫檀文化走向世界
藝術是無國界的。從2005年開始,陳麗華的紫檀藝術以更具規模的步伐走向世界。故宮博物院、法國國立香博堡博物館、美國華盛頓國立史密森博物學院、德國德雷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分別矗立著這位中國女性无偿捐贈的紫檀雕天壇祈年殿、萬春亭、飛雲樓、松柏交翠亭等建築模型。
1999年5月29日,美國最大的私立藝術院校—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因為陳麗華在傳承中國傳統紫檀文化方面的特殊貢獻,將其年度榮譽人文博士學位授予了她;薩凡那市政廳將2000年5月25日定為該市的“陳麗華博士日”,美國國家婦女博物館授予陳麗華“國際文化領袖獎”,美國首都華盛頓市政廳將2005年9月19日定為“陳麗華博士日”。2011年和2012年,陳麗華連續兩年入選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女性”;並於2012年榮膺美國《時代週刊》“全球最具影響力百人榜”。
我希望做一個認真、踏實的工匠
我認為現在黨中央、習主席宣導我們要發揚“工匠精神”,我認為這是歷史的責任,黨中央習主席真正是看得遠,看到了問題的根本。中國的民族產業、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須要有自己的技術和人才,要有自己的“工匠”,我覺得習主席說得很對,我完全贊成!
我理解“工匠精神”就是要“認真、踏實”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毛主席講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這句話對我們這代人影響很大,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時還要“踏實”,要沉下心去做事,切忌浮躁。